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第五届年会暨 第二届"赛孚杯"全国大学生青年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顺利举行

发布者:乔治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10


大会现场

2025年4月19日至20日,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第五届年会暨第二届“赛孚杯”全国大学生青年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智慧应急·产教融合——AI赋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新范式”为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路径。来自全国48所高校400余名应急安全专业师生以及来自政府应急管理系统、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大会。

本次大会由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和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指导单位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驎,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增波,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来兴董事长和夏剑文总裁,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等领导专家参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韦忠平主持。

开幕式上,陈海山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我国首个气象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全面介绍了“气象+信息”特色学科体系的发展成绩,明确指出学校近年来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成功构建了以大气科学为高峰、以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学科为高原的“高峰高原”学科发展格局。应急管理学院依托与中国气象局、应急管理部的紧密合作,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次大会以智慧应急与AI赋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新范式为主题,这不仅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度契合,而且充分体现了南信大在教学改革、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他强调,本次大会聚焦智慧应急与AI赋能,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将专业所学积极服务于国家安全事业,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和提升自身能力。

陈海山致辞

郑国光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带来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利用信息化推动现代化,重塑业务模式,升级方法手段,再造工作流程,发挥人防、技防、物防、工程防的作用,加速实现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本届年会以智慧应急产教融合、AI赋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主题,符合时代需求,深刻洞察风险挑战,指明未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战略方向,构建高效、智能、有韧性的应急治理体系,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教育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时,需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使学生成为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安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希望参赛队伍展现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力量。

郑国光讲话

李增波指出,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是思想文化的发祥地。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学科的系统化建设,加强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联动,引导青年学子在继承前人奉献精神的同时,学会尊重与敬畏,在参与应急管理实践中提升能力,在时代赋予的使命召唤中锻造责任与担当。他预祝本次年会和竞赛活动圆满成功,期望所有参赛选手在赛场上展示才华,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愿广大应急管理专业的学子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既怀有担当之志,又具备实践之力,成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的栋梁之才。

李增波讲话

雷晓康总结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了在新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达成的共识、教材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正积极致力于将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学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出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强调,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人才素质,并鼓励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共享资源。

雷晓康讲话

随后,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研究院总经理樊志华解读了“赛孚杯”赛事规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专业23级学生何嘉豪代表参赛队伍进行宣誓。郑国光、闪淳昌、陈海山、王来兴,北京广监云科技有限公司刘宏斌董事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薛勇共同进行了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智能体发布仪式。广东南方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秦绪坤对“巨灾应变模型——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智能体”技术及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

樊志华解读赛事规则

何嘉豪代表参赛队伍进行宣誓

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智能体发布仪式

秦绪坤作相关解读

随后,郑国光、闪淳昌、张驎、李增波、雷晓康、王义保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围绕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展开,强调完善学科体系、强化跨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响应”向“事前预防”转型。专家指出,应构建“安全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融合科技赋能与法治保障,提升治理效能。同时,积极倡导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人才培养向智能化、实战化转型,为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主旨报告现场

郑国光作题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报告

闪淳昌作题为“推动公共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报告

张驎作题为“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推高质量发展”报告

王义保作题为“安全哲学视域下的公共安全应急框架体系建设”报告

雷晓康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报告

在“三力共筑·应急未来”局长院长企业家交流环节,特邀南京市和各区应急管理局共10多位局长,西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暨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学院院长及8位企业代表,围绕“需求导向下安全应急领域人才靶向培养机制和路径”进行“局长院长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本次交流会由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韩成颂主持,各位嘉宾讨论热烈,从不同视角聚焦应急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力共筑·应急未来”局长院长企业家交流会现场

在年会论坛交流环节,由沈阳化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张展教授主持、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马海韵教授点评。论坛汇聚全来自高校、企业、出版社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多维发力,构建“教学-企业-出版-学术”四位一体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新路径。高校学者聚焦技术赋能与课程创新,提出元宇宙实训、VR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实践应用,并结合危化品处置模型、自然灾害课程体系等细分领域探索教学改革;企业代表则通过校企协同共建“拔尖班”与实验室模式,挖掘应急大数据在资源调度中的价值,推动政产研协同开发机制。同期举办的学术论文评选中,三篇论文荣获一等奖。

年会论坛现场

同时,第二届“赛孚杯”全国大学生青年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也在大会期间举行。本届大赛涵盖理论考核、虚拟仿真实战和决赛答辩三个环节,全面检验学生的应急决策能力与技术创新水平。防灾科技学院的“顺顺顺利队”与苏州工学院的“虞战虞勇队”的2支队伍获特等奖,南京师范大学的“安全π队”、西北大学的“西北大学应急管理二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第一梯队”等5支队伍获一等奖,广西警察学院防的“桂警应急智行团”、暨南大学的“暨急如律令队”、河南理工大学“慧聚智策”等队伍8支获得二等奖,延安大学的“风云智衡队”、南京师范大学的“树上安全的鸟儿成双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南望应急智援队”等38支队伍获得三等奖,防灾科技学院的唐毅和苏州工学院姚嘉杰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上机操作现场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答辩会现场

闭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顾湘主持。论坛代表马海韵首先汇报了本次学术研讨的成果,随后举行了年会优秀论文颁奖、学生竞赛颁奖和下届联盟会议承办交接仪式。雷晓康和薛勇将会议承接给暨南大学唐攀教授,宣布下一届会议将由暨南大学承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芳书记在总结中对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强调学科协作与创新实践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本届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

马海韵进行论坛总结

年会优秀论文颁奖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特等奖颁奖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一等奖颁奖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二等奖颁奖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三等奖颁奖

应急使命模拟演练大赛优秀指导老师颁奖

下届联盟会议交接仪式

成芳大会总结发言

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智慧应急、产教融合、AI赋能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入发展,为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之间搭建了广泛的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应急管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