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应急管理学院“应急大讲堂”(第一期)特邀闪淳昌教授以线上形式做了主题为“建立新时代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报告。报告由副院长孟现勇主持,副院长顾湘及部分学院教师参加。
孟院长首先对报告人闪淳昌教授进行了介绍,闪淳昌教授是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曾负责完成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和80件部门预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主要起草人,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闪淳昌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建立新时期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公共安全体系进行分析。第一,强调新时期应急管理成效显著,呈现新态势。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呈现新态势和新格局,具有新特征。第二,建立新时代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及其伤亡和损失,需要建立新时代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同时必须要胸怀大局,切实履行重要职责和重要使命,必须保持系统思维。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维护公共安全的任务重要而艰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第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报告结束后,孟院长对闪淳昌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系统总结,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立新时代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闪主任在报告中多次提出公共安全体系必须坚持预防、防御为主。作为国内首家面向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的成立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自然灾害超七成以上都是气象灾害引起的。孟院长以7·20郑州特大暴雨为案例强调,应急管理学院应强化气象灾害链的监测、预测、预警与预报能力,以南信大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作为重要科技抓手,精准发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周期规律,进一步协助相关部门强化自然灾害救助关口前移工作。同时,各专业应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将学术研究通过产业应用、智库决策等形式范畴拓展至灾害预测、预报、预演、预案、应急处置、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各个环节,实现防抗救相结合,防御与应急相结合。同时应统筹考虑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争取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顾湘副院长提到学院正在筹建的公共安全治理研究院,正是回应了国家对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深度关切和紧迫要求。作为多学科交叉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课程等交叉融合上,也应体现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学院老师应尽快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闪教授的报告为学院及教师们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指引。
参会教师纷纷发言,交流学习心得,分别从自身研究方向出发,与闪教授的报告相结合,提出未来的努力方向和研究思路,同时也提出对学院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和期望。孟院长均予以回应,气氛热烈。
此次学术报告是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期应急大讲堂,与会教师都受到了很大启发,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未来发展的方向及院领导对老师们全方位支持的决心,起到了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