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学院昝蓓蕾博士在《Nature Water》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 潘鑫 昝蓓蕾发布者:乔治发布时间:2024-09-06浏览次数:500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昝蓓蕾博士在《Nature Water》发表了“Spatiotemporal inequality in land water availability amplified by global tree restoration”研究论文。

目前,关于植树造林对陆地可用水(降水减蒸发,P-E)影响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P-E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化背景下,植树造林对P-E影响的时空特征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水汽示踪数据,本研究通过改变地表属性(如反照率和叶面积等)影响陆-气之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进而影响降水和陆地水循环,分析了全球植树造林对陆地可用水(降水减蒸发,P-E)影响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季节维度的分析表明,植树造林导致全球66%的地区湿季(P-E最大的季节)的P-E增大,54%的地区干季(P-E最小的季节)的P-E减小,即湿季越湿且/或干季越干。空间维度的分析表明,植树造林导致较干地区的P-E减小,而较湿地区的P-E增大,即湿区越湿且干区越干。进一步在国家尺度的分析表明,植树造林蒸发的水汽会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在各个国家之间形成跨境传输,导致不同国家的降水反馈和P-E的变化产生差异,造成了各地区/国家之间人均资源的不平等性。本研究呼吁各国加强合作,提高水资源管理的能力,应对大规模植树造林对水资源及水旱灾害的潜在影响,量化了全球植树造林对陆地可用水(降水减蒸发,P-E)影响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对水资源管理和气候风险应对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昝蓓蕾博士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葛骏助理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葛骏助理教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魏江峰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和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资助。

不同国家植树造林对陆地可用水(降水减蒸发,P-E)的影响

昝蓓蕾博士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随后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昝博士主要从事陆气相互作用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机理以及陆面因子变化对水循环和水旱灾害的影响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Nature Wate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1-024-00296-5(查看全文:https://rdcu.be/dRy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