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材料
个人简介:
张周旸,男,汉族,2001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大气物理学院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2022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三学年总绩点排名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各两项。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的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已圆满结题,累计授权两项软件著作权。未来将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个人事迹:
心因梦想去,迹为山川留
张周旸同学用三个关键词词来概括自己的大学前三年,“梦想”,“奋斗”和“坚守“。对高中时期的他而言,进入一所气象大学一直是他的梦想,在高三的时候,他便以南信大为目标。幸运的是,他在南信大开启了大学生活,遗憾的是,他没有被最热爱的大气物理专业录取。而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便暗自下定决心,就是要用自己的奋斗,去圆满最初的遗憾,去用自己的努力,为这所他眷恋的大学增光添彩。
张周旸同学一直认为,“如果把大学四年看成一次长跑,大家进入同一所大学,或者同一个专业,就意味着,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枪响之后,在双腿之中灌注的力量决定谁跑的更快,对于体力的分配决定谁跑的更远的。”在这三年中,他在自我提升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对其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规划与安排,他认为是这两点,让他能够在学习、竞赛、科研与社会活动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习之迹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张周旸同学相信“天道酬勤”,他认为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会凭空消失,而是成为了汗水,滴在他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中。用两个词来总结他的课程学习,应该是“努力”+“规划”。
在入学前,暑假学车期间,他便利用练车休息时间在后排做英语四级真题;在军训期间,他将每天要记忆的50个单词写在纸条上,塞进口袋中,休息的时候拿出来背;在正式开学后的每一天,他早上6点起床,出门“阳光长跑“,冲澡,吃早饭,6:45-7:30通过听写英语听力真题来弥补英语听力的不足。在大一上学期时,作为辩论队的队员,他经常需要参加比赛,每次比赛基本都需要提前一周准备,需要占用晚自习的时间讨论。晚上没有时间学习,他就利用小课课间的10分钟,大课课间的30分钟,完成预习,作业,每日复习的任务。这般的时间投入和时间规划也给他带来了优异的成绩,大一学年他的加权平均分为专业第一,英语四六级均一次通过。
竞赛之迹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竞赛对张周旸同学来说是人生的全新篇章。据他所言,高中时期从未参加竞赛的他在第一次面对大学精彩纷呈的各类竞赛时,就好像四面八方都被伸手不见五指的云雾笼罩,对那时的他来说,不同的方向意味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他就决定每一个方向都去闯一闯,试一试。
他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先后参加了大学生英语竞赛、“浦创杯”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培源力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等多项竞赛。从中收获了团队协作的经验,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认为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蓝桥杯竞赛经历。在备赛期间,他用三天时间重拾python编程语言,在每天几乎满课的情况下,仍利用一周晚上的时间,完成对几十种算法的自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编写上百个脚本的编写,上万行代码。在这些日子里,他的编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他的科研任务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科研之迹
“阶前梧叶已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学术科研是苦行僧的修行,驻足时回首望去,才发现,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
张周旸同学的科研之路,开始于2021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其和他的恩师王建栋教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交谈。两杯咖啡,两个人,在“初九”咖啡厅,谈论“黑碳混合态”的知识。这是他第一次和科研的接触,同时,老师对于“黑碳混合态”的讲述也特别生动,一下子让其在大学旅途中,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从那天起,他便开始了学术科研的旅途。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黑碳老化、黑碳混合态、黑碳老化模拟模型、黑碳混合态表征指标,黑碳的辐射强迫等相关知识。同时,开始在组内服务器上,尝试运行国外Riemer团队研发的PartMC-MOSAIC模型(气溶胶单粒子解析模型)。该模型国内几乎没有人使用,因此从能够在服务器跑通test案例,到能够自己设置模拟场景输入,到独立编写PartMC后处理程序,据他所说他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试过来的。这些研究使其对黑碳气溶胶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目前,他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的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已经圆满结题,授权软件著作权两项,一篇黑碳稳态相关和一篇黑碳老化参数化方案相关的文献正在撰写,毕业论文已入选优秀毕设项目。
奉献之迹
“应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希望能留下引路的脚印,沿伸到成功的彼岸,让踟蹰迷茫的人们得以勇敢前行。
张周旸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主动担任防灾减灾2019级班长,防灾减灾2020级班导,大气物理学院辩论队教练,同时还是大物院繁星双创宣讲嘉宾。在校内,他尽心尽力帮助同学们解决各种问题,并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为学弟学妹们解答学习竞赛科研方面的疑惑。在校外,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曾参与三下乡、母校行等社会实践和各类志愿者活动。获得了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二等奖,参与撰写实践报告获评优秀调研报告,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不论是学习、竞赛、科研亦或是社会活动,这些经历在他的大学生活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三年学习与科研生涯,使他认定自己的方向,更坚定了未来要在大气科学领域继续钻研奋斗的决心。在2022年9月,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为了回馈学校和学院对其的栽培,为了信守和恩师的承诺,为了自己内心的坚守和归属,他以全院推免总评第二,93.31的成绩,放弃了诸如复旦、北师大、大气所等名校,直博本校大气物理于大气环境专业。决定继续在这片熟悉的土地开启人生的新征程,努力在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气象工作者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力争为建设气象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