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进昌博士在新疆煤火温室气体排放定量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潘鑫 邓进昌发布者:乔治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10

近日,应急管理学院通导遥一体化应急管理团队骨干成员邓进昌博士与团队负责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勇教授一起,联合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在环境科学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JCR一区,IF=7.7)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新疆煤火温室气体排放定量研究的重要进展。

煤火不仅威胁资源安全,更是温室气体的重要非控制性排放源,但由于缺乏可靠的估算方法,全球碳排放清单中对此关注有限。该团队首次提出针对露天煤矿自燃逃逸碳排放的量化方法,结合实地测量、实验室分析和地质统计方法,成功量化了新疆三道坝煤田自燃煤火区的逃逸碳排放。团队通过布设监测网,分别对钻孔、裂隙及土壤扩散等不同排放途径进行了CO₂浓度、流速及有效排放面积的现场测定,并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对区域内土壤排放进行估算,同时辅以实验室气体色谱分析及不确定性

研究显示,不同排放源的平均CO₂通量分别为:钻孔517 g/m²⋅s、裂隙61.5 g/m²⋅s、土壤扩散5.33 mg/m²⋅s。其中,裂隙排放的碳量最高,钻孔通量最强,而土壤扩散排放量最低。综合多源数据估算,三道坝煤田年逃逸碳排放总量达(6.53±1.86)×10⁵吨CO₂当量,不确定性(28.6%)主要来自于通量参数测量和裂隙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还定量评估了火灾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表明四年的灭火工程使深层燃烧区碳排放降低70%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温度、气体流速等关键因素对排放强度的显著影响,还展示了不同排放途径在排放强度和有效面积上的差异。研究在方法上的创新为煤火排放的精细化管理、火灾治理及温室气体库存核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对更准确评估煤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全球相关政策制定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信息:

Jinchang Deng; Bobo Shi; Jose L. Torero Cullen; Yong Xue; Fubao Zhou; Quantification of Fugitive Carbon Emissions from Uncontrolled Combustion in Coal Fire Area: the Sandaoba Coalfield, Xinjiang, Chin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5, 269(120923): 1-13

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5.120923